8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开幕。活动期间,中国电子学会、东南大学携手江苏省天一中学、博鱼·(中国)官方网站第一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大桥实验学校等高中学校举办“电研行,智启航——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之无锡中学生研学行”活动,邀请111名无锡中学生观摩比赛盛况、聆听学术讲座、体验大学生活。
学员们在东南大学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无锡校区,感受大学生活气息。志愿者们还分享了他们在校的专业学习、创新竞赛、社团文体等经历和收获,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图片1.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65efdf7ee4fdc948_1723193920151.png)
![图片3.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e8e18204ffbf66a_1723193922868.png)
![图片2.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3413e4187aded899_1723193924484.png)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郑丽霞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重大成果等,她以《小芯片 大智慧》为题为学员们介绍芯片产业及我国取得的成果。讲座后,学员们踊跃提问,表达了对前沿科技的兴趣。
![图片6.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7311ec26b9e5047b_1723193951365.png)
![图片7.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10cbcbdb708dcbf2_1723193953437.png)
![图片5.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b1555496ad0eecc6_1723193955168.png)
在参观研电赛作品展中,学员们近距离感受研电赛作品的风采,了解作品背后的原理和产业应用。
![图片9.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ae4d96a260a526e6_1723193995983.png)
![图片10.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afca09251938fc0b_1723193996053.png)
![图片8.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8f2ec9488009fee6_1723193995992.png)
![图片12.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c1b060844a2c5ae6_1723194000890.png)
![图片11.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b3a093d4e65422ad_1723194001412.png)
本次研学活动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和挑战,也更坚定了未来投身科研事业的决心。
![图片13.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516f4d2e3ea5a575_1723194034604.png)
![图片15.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e9318b262b9d75d3_1723194035752.png)
![图片14.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f35bd7727c0bd1c6_1723194037081.png)
![图片16.png](https://wxjx-system.oos-cn.ctyunapi.cn/ada21cf8bd5d823f_1723194042901.png)
博鱼·(中国)官方网站第一中学柳智杰同学表示,从智能手机到电脑,从智能家居到汽车,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芯片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助手,默默地提供服务。从最初的简单电路到现在的复杂系统,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推动了芯片技术。集成电路研究不仅仅是一项高科技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江苏省天一中学陈奕铭同学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中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感受集成电路的魅力。通过讲座,他第一次了解到那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电子设备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技术。研学活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同时激发了对电子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对科技探索的渴望。科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改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他梦想有一天,也能设计出真正影响世界的电子设备。
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大桥实验学校的毛浩冉和龚裔轩同学表示,一踏入展览现场,就被那琳琅满目的作品和热烈的氛围所吸引。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研究生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它们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探索和展望。从智能机器人到可穿戴设备,从医疗辅助系统到环境监测装置,每一个项目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在观展过程中,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研究生在电子设计领域的卓越能力和巨大潜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周翊萱同学表示,在创新展览场馆,她和同学们被有着精巧构思的作品深深吸引。当他们了解到科技作品背后的知识体系之后,更感受到新生代们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无限可能。作为省锡中的一名学生,学校也在积极引导学生将专业兴趣投入到未来职业规划里。她将以更高热情投入学业,争取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有所建树的工程师。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在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中具有广泛影响力。8月7日至10日,全国总决赛在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举办。本届赛事由博鱼·(中国)官方网站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共同承办,“电研行,智启航”无锡中学生研学活动作为大赛中的重要组成活动,为中学生们带来了不一般的研学体验,展现电子信息领域的魅力,普及相关学科知识,助力中学生激发创新自信,点燃科技梦想,切实有效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大学—中学”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8月8日,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总决赛在东南大学无锡校区开幕。活动期间,中国电子学会、东南大学携手江苏省天一中学、博鱼·(中国)官方网站第一中学、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大桥实验学校等高中学校举办“电研行,智启航——第十九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之无锡中学生研学行”活动,邀请111名无锡中学生观摩比赛盛况、聆听学术讲座、体验大学生活。
学员们在东南大学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无锡校区,感受大学生活气息。志愿者们还分享了他们在校的专业学习、创新竞赛、社团文体等经历和收获,展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
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副教授郑丽霞老师在讲座中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重大成果等,她以《小芯片 大智慧》为题为学员们介绍芯片产业及我国取得的成果。讲座后,学员们踊跃提问,表达了对前沿科技的兴趣。
在参观研电赛作品展中,学员们近距离感受研电赛作品的风采,了解作品背后的原理和产业应用。
本次研学活动拓宽了学员们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和挑战,也更坚定了未来投身科研事业的决心。
博鱼·(中国)官方网站第一中学柳智杰同学表示,从智能手机到电脑,从智能家居到汽车,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持。芯片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助手,默默地提供服务。从最初的简单电路到现在的复杂系统,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推动了芯片技术。集成电路研究不仅仅是一项高科技的产物,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江苏省天一中学陈奕铭同学表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中学生近距离接触前沿科技,感受集成电路的魅力。通过讲座,他第一次了解到那些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电子设备背后,隐藏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技术。研学活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同时激发了对电子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对科技探索的渴望。科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更是为了改善生活,推动社会进步。他梦想有一天,也能设计出真正影响世界的电子设备。
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大桥实验学校的毛浩冉和龚裔轩同学表示,一踏入展览现场,就被那琳琅满目的作品和热烈的氛围所吸引。每一件展品都凝聚着研究生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它们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对未来生活的探索和展望。从智能机器人到可穿戴设备,从医疗辅助系统到环境监测装置,每一个项目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在观展过程中,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研究生在电子设计领域的卓越能力和巨大潜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周翊萱同学表示,在创新展览场馆,她和同学们被有着精巧构思的作品深深吸引。当他们了解到科技作品背后的知识体系之后,更感受到新生代们给社会和国家带来的无限可能。作为省锡中的一名学生,学校也在积极引导学生将专业兴趣投入到未来职业规划里。她将以更高热情投入学业,争取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有所建树的工程师。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是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在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中具有广泛影响力。8月7日至10日,全国总决赛在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举办。本届赛事由博鱼·(中国)官方网站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共同承办,“电研行,智启航”无锡中学生研学活动作为大赛中的重要组成活动,为中学生们带来了不一般的研学体验,展现电子信息领域的魅力,普及相关学科知识,助力中学生激发创新自信,点燃科技梦想,切实有效加强校地合作,推进“大学—中学”人才培养合作模式。